不是所有的重复行为都是强迫症
现在强迫症好像越来越时髦,很多人给自己贴上强迫症的标签,认为有强迫症是一件很酷的事情,强迫症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强迫症的全称为“Obsessive-Compulsive Disorder”。在NIMH(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)的网站上,列出了一些典型的强迫症状,并将Obsessions和Compulsions做了区分。
Obsessions(强迫观念)指一些引发焦虑的、重复出现的念头、冲动和意象,常见的包括:
对细菌或弄脏的恐惧
不期而至的禁忌想法,涉及性、宗教和伤害
对他人或自己的攻击性念头
希望物品达到对称或呈完美顺序
过分清洁或不停洗手
事实上,这些症状很多人都会有——就像我们说笑自曝的那些——但是,那些通过专业的量表和结构性访谈被诊断为强迫症患者的人们,还通常满足以下条件:
无法控制这些念头或行为
每天要花费1小时以上在这些念头或行为上
实施这些行为或仪式的过程并不快乐,但可以缓解那些强迫想法带来的焦虑
这些强迫性的想法或行为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
……你是否暂时松了口气?
“你知道么,我认识一位插画师,他在路上走,每一步都要跨过一格,如果走错了,你猜他会怎样?”
“再走一遍。”我完全是一副了然的自信神情。
“对啊对啊,是这样!你怎么知道的?”
“因为我也是啊。”
与那位朋友的朋友走路时“跨两格”和而不同,我则是一度痴迷于阶梯中间那道金属长条,力争每一次登阶,都由足弓部卡在它的上方——臆想中,他们是金光四射的筝弦,而我每一次不偏不倚的踩踏,都是恰到好处的拨动。位于六层的教室快到了,我正好弹完一曲《阳关三叠》,像个得意的琴师施施然踱进课堂。
好在压力很快也就过去了,随着焦虑减轻,从前的困扰也就成为日后说笑的谈资。
如果说有哪些现象会让大多数人心有戚戚“我就是!我也有!”,"强迫症"一定名列其中。
在一些社交场合,“不好意思我好像有一点强迫症”简直可以像“你是什么星座的”一样作为破冰话题。每逢抛出,必会收到一堆回应:
书架上的书按照书脊的颜色顺序排列,如果有几本书因为颜色不易归类,我宁愿忍痛将它我冲洗碗碟器皿时一定要默默念诵“既不聚成水滴,也不成股流下”;
我喜欢将丢掉……
我吃完食物,一定要把装食物的塑料袋打一个结再扔掉!
我在学校时洗澡刷卡,必须刷到整数或者几块5毛;
不过,笑过之后,仔细想想:我们说的“强迫症”真的是临床意义的“强迫症”吗?
大卫、芬妮或匿名,他们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有关强迫症的案例记录中:
大卫是个记者,总是过于担心自己在文章中写了冒犯人的话,所以总要花很长时间检查问责,这种担心甚至会延续到文章出版;
芬妮不愿和人握手,戴着橡胶手套不肯摘下,手里还拿着一个装消毒液的小瓶子;除了担心病菌,她还总是担心自己会说出一些奇怪的话让他人和自己尴尬;
有的人甚至不敢碰公共场合的门,甚至因为过于害怕,到了不敢出门的地步,即使什么都不碰,每天仍要花几个小时洗手,洗到皮肤变红、破皮、流血。
根据统计,每40个人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人,他们的生活完全被强迫症打乱,不得不求助医生。
那么,到底怎样算是“强迫症”?
先来看一则八卦:
一个是关于最近美国总统竞选的热门人物:唐纳德·特朗普。不久前,我在2006年出版的《有人在跟踪我——变态心理学的案例故事》一书中邂逅了这个熟悉的名字。
书中提到,特朗普退出了之前的一次总统竞选,因为作为候选人就必须与太多陌生人握手,而他有洁癖,总害怕手会传播病毒,他说:“这简直太可怕了,研究表明,如果你和别人握手,就有可能感冒。”
所以说不是所有的症状都是强迫症,只有那些重复的症状给你带来了烦恼与痛苦,你明明知道没有意义,想要摆脱就是摆脱不了,给你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影响才能成为强迫症。
心之灵强迫症治疗中心